The Demopædia Encyclopedia on Population is under heavy modernization and maintenance. Outputs could look bizarre, sorry for the temporary inconvenience

"13"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Demopædia
前往: 導覽搜尋
(134: added note 1,4, 5)
(135: I updated the 135 paragraph using the Demopaedia Chinese (version ii) as a reference.)
行 46: 行 46:
 
=== 135 ===
 
=== 135 ===
  
{{TextTerm|分年龄率|1|135|EnglishEntry=age-specific rates}},可以逐岁计算,也可以分年龄组计算({{NewTextTerm|分年龄组率|2|135|EnglishEntry=age-group specific rate or age group-specific rate}})。{{TextTerm|分时间率|3|135|EnglishEntry=duration-specific rates}}则是根据{{TextTerm|起点事件|4|135|EnglishEntry=baseline event}}或{{TextTerm|事件起点|4|135|2|EnglishEntry=event-origin}}(如结婚或前次生育)以来的全部时 计算。{{TextTerm|中 率|10|135|EnglishEntry=central rates}}是将一年或某一时期(通常为5年)内发生的事件数除以该年或该时期{{TextTerm|平均人口数|6|135|EnglishEntry=average population}}或{{TextTerm|年中人口数|6|135|2|EnglishEntry=mid-year population}},或在该年或该时期内有可能经历该事件的{{TextTerm|人年数|7|135|EnglishEntry=person-years}},人年数是以年数来表示的所观察的全体个人在该年或该时期内可能经历该事件的时间总和。率这个词,也常用来表示另一类指标,即将一年或数年内发生的不可重复事件数除以该年初或该时期初所研究的同批人的人数;这种指标,有时叫作{{TextTerm|消减概率|5|135|EnglishEntry=attrition probability}},或简称{{TextTerm|概率|6|135|2|EnglishEntry=probability}},以区别于前面 到的中 率。在本段中,“时期”一词是指—段时间。但{{TextTerm|时期率|8|135|EnglishEntry=period rates}}是从划分时间的涵义上有时间变化的意义,也就是指某一年或某几年的率,时期率是与{{TextTerm| 队列 率|9|135|EnglishEntry=cohort rate}}   或{{TextTerm|一代人率|9|135|2|EnglishEntry=generation rate}}相对而言的。
+
{{TextTerm|分年龄率|1|135|EnglishEntry=age-specific rates}},可以逐岁计算,也可以分年龄组计算({{NewTextTerm|分年龄组率|2|135|EnglishEntry=age-group specific rate or age group-specific rate}})。{{TextTerm|分 持续 时间率|3|135|EnglishEntry=duration-specific rates}}则是根据{{TextTerm|起点事件|4|135|EnglishEntry=baseline event}}或{{TextTerm|事件起点|4|135|2|EnglishEntry=event-origin}}(如结婚或前次生育)以来的全部时 间长度 计算。{{TextTerm|中 率|10|135|EnglishEntry=central rates}}是将一年或某一时期(通常为5年)内发生的事件数除以该年或该时期{{TextTerm|平均人口数|6|135|EnglishEntry=average population}}或{{TextTerm|年中人口数|6|135|2|EnglishEntry=mid-year population}},或在该年或该时期内有可能经历该事件的{{TextTerm|人年数|7|135|EnglishEntry=person-years}},人年数是以年数来表示的所观察的全体个人在该年或该时期内可能经历该事件的时间总和。率这个词,也常用来表示另一类指标,即将一年或数年内发生的不可重复事件数除以该年初或该时期初所研究的同批人的人数;这种指标,有时叫作{{TextTerm|消减概率|5|135|EnglishEntry=attrition probability}},或简称{{TextTerm|概率|6|135|2|EnglishEntry=probability}},以区别于前面 到的中 率。在本段中,“时期”一词是指—段时间。但{{TextTerm|时期率|8|135|EnglishEntry=period rates}}是从划分时间的涵义上有时间变化的意义,也就是指某一年或某几年的率,时期率是与{{TextTerm| 同批人 率|9|135|EnglishEntry=cohort rate}}或{{TextTerm|一代人率|9|135|2|EnglishEntry=generation rate}}相对而言的。
 +
{{Note|5| {{NoteTerm|商|quotient}}}一词,法文中用以表示这一类率,英文中有时也这样使用。}}
  
 
=== 136 ===
 
=== 136 ===

於 2023年12月28日 (四) 00:39 的修訂


Panneau travaux.png 警告: 字典中提出的定義已成為人口學家廣泛共識的主題,但不一定得到聯合國的批准.

請參閱討論頁以獲取可能的評論


引言 | 序言 | 索引
章| 基本概念 索引 1 | 人口統計資料的加工整理 索引 2 | 人口的分布和分類 索引 3 | 死亡和患病 索引 4 | 結婚 索引 5 | 出生 索引 6 | 人口增長和更替 索引 7 | 空間流動 索引 8 | 人口學的經濟方面和社會方面 索引 9
節號|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20 | 21 | 22 | 23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40 | 41 | 42 | 43 | 50 | 51 | 52 | 60 | 61 | 62 | 63 | 70 | 71 | 72 | 73 | 80 | 81 | 90 | 91 | 92 | 93


13

130

人口統計1一詞是指根據觀察3所得到的有關人口的數字資料2。用適當的表格(206-1)收集4觀察結果後,對資料加以校訂5覆核5,以去掉明顯的自相矛盾的地方,再將這些資料進行匯總6為某些具有共同特徵的78數據處理9包括介於收集到統計分析 10*之間的各個步驟(132-1)。

  • 1. Statistics, n.(名),統計學statistical, adj.(形),統計學的statistician, n.(名),統計學家
  • 4. Collect, n.(名),收集collection , n.(名),收集
  • 5. Edit, n.(名),校訂editing, n.(名),校訂

Verify, n.(名),覆核verification, n.(名),覆核

  • 6. Tabulate, n.(名),匯總、制表tabulation, n.(名),匯總、制表
  • 9. Process, n.(名),處理,加工整理processing, n.(名),處理,加工整理

131

數據在處理和匯總之前,通常稱為原始數據1,處理和匯總之後則稱為基本數據1。基本數據通常包括若干2, 絕對數3,列成統計表4的形式。在這樣的統計表中,通常將資料按某些變量5 如年齡、子女數目等,或按某些品質特徵6 (如性別、婚姻狀況等),分類列出。如果同時按幾個變量或特徵,把數據分類列表時,這樣的統計表叫作交叉分組表7列聯表7概要表8提供的資料,不如各個單項表9詳盡。

  • 1. 如果資料是以個人(110-2)作為分析單位時,可以稱之為微觀資料(micro-dare)。不是以個人作為分析單位的,則稱為集體資料(aggregate data)或宏觀資料(macro-data),例如一個國家或國內的一個行政單位。微觀資料可以從幾個來源得到,如實地調查(203-5)或生命登記記錄的樣本。微觀資料的一個新的來源是公開使用的普查樣本(census public use sample),它是從普查資料抽取的一個系統樣本或隨機樣本,供個分析使用。
  • 7. 列出人口中的一個變量或特徵的分布狀況的表,通常叫作頻率表(frequency table)。

132

基本數據的使用,通常包含兩個階段。分析1的目的在於把觀察到的數字的各個成分(規模、結構、外在因素和所研究的現象)一個個分開。綜合2則是以各種不同方式把已分開的各個成分重新組合的過程。這兩個階段都要計算3一些有不同名稱的指數4(參閱133-)。與基本數據相反,這些指數叫作結果6綜合指數 5*。更為嚴格的說,指數7是表示某一數量對一基數8之比,通常都是以基數作為100。有些指數是說明綜合情況的有益的指標9;比如有時用嬰兒死亡率作為衡量一個人口的衛生狀況的指標。

  • 1. Analysis, n.(名),分析analytical, adj.(形),分析的analyze, v.(動),分析
  • 3. Calculate, n.(名),計算calculation, n.(名),計算calculator, n.(名),計算器,一種可以儲存少量數據並進行數字較小的算術和統計計算的機器。

Compute, v.(動),計算computation, n.(名),計算computer, n.(名),計算機,一種可以傳輸、儲存和計算大量數據集的機器系統,它不僅可以進行算術和統計計算,而且可以對數據進行邏輯處理。過去,calculator和 computer二詞曾用於表示從事計算的人。

133

分析132-1)的最初階段之一是將人口總數或事件數與其他人口總數或事件數相比。所得指數有不同的名稱。最常用的名稱是 6*,它是用一個數除另一個數所得之商數。當除數和被除數是不同類別(比如男人和女人,孩子和女人,不同年齡組等)時的特定比1可能有一些特殊稱謂,如性別比。比例2是指部分同整體的數量之比。百分比3是用每一百中有多少來表示的比例。4是一種特殊性質的比,用以表明在一個人口中或一個分人口中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某一事件發生的相對頻數5。雖然已經建議對率一詞採用這一用法,但其含意卻在逐步擴大,而且往往被錯用為比的同義詞(例如;勞動力參與率,實際上是一個比例)。

  • 2. Proportion, n.(名),比例proportional, adj.(形),比例的
  • 4. 率通常按千分比表示,凡是使用「率」這一詞語而又未附帶任何說明時,即意為「千分比」。但是,有些率是用萬分比、千萬分比或百萬分比來表示的,例如分死因死亡率(421-10)。在某些其他情況下,率也可以用每人或百分比來表示。「率」這個字有時可以省略,如人們可以看到「千分之十的死亡(率)」(a mortality of ten per thousand)這樣的說法,但並不鼓勵這樣做。
  • 6. 總生育率(參見639-4)是生育期內分年齡生育率(參見633-9)的總和,因此失去了它的逆時間維度(每年)。這種差異與長度和表面或速度和加速度之間的差異一樣重要。 在某些語言中,術語綜合指數(參見132-5)更受歡迎,以避免與比率的逆時間維度(每年)混淆:綜合指數的計算用人口統計事件的數量除以暴露的時間或人年。 如果使用的話,總生育率表達式中的術語是指每名婦女的隱含生育率,這不足以構成一個「率」,但足以構成一個「無量綱比率」。

134

不可重複事件的相對頻數(133-5)通常被看作是該事件發生的機率1。這意味著,作為分母的每個個人都有顯露在這種機遇的可能下3, 也就是說,必然有一個機會2機遇2使這一事件有可能發生。使用「機遇」一詞,並不意味著這一事件是人們所不願意發生的;例如大家所使用的「結婚機遇」一詞。人口常常被劃分為各種分人口。在部分人口中,各人之間發生某種事件的機遇要比在整個人口中的差別為小;就機遇而言,分人口要比相對不均勻的5整個人口更為均勻4。為這樣的分人口計算的率叫作分組別率6(136-8),以區別用於整個人口的粗率(136-8)。一般率7有時包含著一定的年齡界限,如一般生育率(633-8)就是這樣。

  • 1. Probability, n.(名),機率probable, adj.(形),可能的
  • 4. Homogeneous, adj.(形),均勻的homogeneity, n.(名),均勻
  • 5. Heterogeneous, adj.(形),不均勻的homogeneity, n.(名),不均勻

135

分年齡率1,可以逐歲計算,也可以分年齡組計算(分年齡組率 2*)。分持續時間率3則是根據起點事件4事件起點4(如結婚或前次生育)以來的全部時間長度計算。中心率10是將一年或某一時期(通常為5年)內發生的事件數除以該年或該時期平均人口數6年中人口數6,或在該年或該時期內有可能經歷該事件的人年數7,人年數是以年數來表示的所觀察的全體個人在該年或該時期內可能經歷該事件的時間總和。率這個詞,也常用來表示另一類指標,即將一年或數年內發生的不可重複事件數除以該年初或該時期初所研究的同批人的人數;這種指標,有時叫作消減機率5,或簡稱機率6,以區別於前面提到的中心率。在本段中,「時期」一詞是指—段時間。但時期率8是從劃分時間的涵義上有時間變化的意義,也就是指某一年或某幾年的率,時期率是與同批人率9一代人率9相對而言的。

  • 5. (quotient)}一詞,法文中用以表示這一類率,英文中有時也這樣使用。

136

臨時性1 數據是在不完全或不充分控制和觀察下得到的數據。觀察完全之後,則代之以最終2數據。用上述兩種數據計算的率,分別叫作臨時性率3最終率4。數字發表後又得到新的資料時,可以公布修訂率5校正率6一詞,通常是指不完整的數據或者不適當的方法已經產生了會引起錯誤或者會使所得的值有局限性的結果,而且已經對這樣的結果進行了校正,例如對漏查的校正、對移民的校正,對季節變動的校正。標準化率7或者調整率7是為了使某一變量如生育或死亡能在不同人口之間進行比較而設計的,辦法是把另一變量(例如年齡)的影響保持不變。有些人口學家則用校正率7一詞作為標準化率的同義詞。當數據不允許直接估算比率(比如人口較少)時,使用根據高質量數據計算並應用於實際人口的標準率 9*(參見403-6)可提供與實際事件數相近的間接估計預期事件數。未標準化的率則叫作粗率8(144-4)的人口時,若不加區別地使用會導致作出錯誤的結論。

137

人口指數(132-7)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指某一特定的觀察時期1的人口現象;大多數的率(參閱133-4)尤其是這樣。年率2則是指12個月長的一段時期。如果收集了多年的觀察資料並計算其平均數時,常用平均年率3一詞來表示這一平均數。如果所計算的時期不是一年,可以通過乘上一個相應的因素,換算為年率4。有時,要計算瞬間率5(431-4)或瞬間人口增長率(702-5)。

138

隊列分析或同批人分析(103-4)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人口現象發生的強度1速度2時間2(201-4)引起的現象的強度,可以用該事件發生的最終頻數3(116-2)在生存期間,在沒有外部影響下經歷這一事件隊列的比例。由生育或遷移等可重複事件(201-5)引起的現象,其強度可用該隊列在沒有外部影響下每人平均經歷事件次數4(103-5)的結果用時期指標5加以概括表示[相對於隊列指標6而言]。時期指標可以有多種多樣的方式。有一種常用的方法是,把所觀察到的屬於各個年齡或各種間隔的率看作是某一個假設隊列7或稱綜合隊列7的率。

  • 3. 最終頻數或其補數,按所研究的現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如產次遞進比(637-7)、終生獨身頻數(515-2*)……。最好不要用比例這個詞來作為上述這些名詞的組成部分,而只把它用來表示實際觀察到的比例。例如,一定要把終生獨身的頻數同普查中記載的某一年齡的獨身者的比例加以區別。
  • 4. 對於所觀察的每人平均事件數在沒有外部影響下一定會觀察到的事件數,給予同一名稱的情形,並不鮮見(例如死亡率)。遇到這種情形,應當使用不同的詞;例如,曾生育子女數(637-2)就可同累積生育率(636-2)區分開。
  • 5. 由於在進行真正的同批人分析之前就曾使用橫斷面分析和假設同批人,所以有些時期指標的名稱往往讓人感覺它們是屬於一批同批人的。這樣的用法會產生明顯的矛盾。例如,在某些年份,由於很多人補上以前推遲的生育,分產次的出生機率可能會大於1

* * *

引言 | 序言 | 索引
章| 基本概念 索引 1 | 人口統計資料的加工整理 索引 2 | 人口的分布和分類 索引 3 | 死亡和患病 索引 4 | 結婚 索引 5 | 出生 索引 6 | 人口增長和更替 索引 7 | 空間流動 索引 8 | 人口學的經濟方面和社會方面 索引 9
節號|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20 | 21 | 22 | 23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40 | 41 | 42 | 43 | 50 | 51 | 52 | 60 | 61 | 62 | 63 | 70 | 71 | 72 | 73 | 80 | 81 | 90 | 91 | 92 |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