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mopædia Encyclopedia on Population is under heavy modernization and maintenance. Outputs could look bizarre, sorry for the temporary inconvenience

31

出自 Demopædia
於 2007年11月13日 (二) 15:18 由 Yeun-chung Yu (對話) 所做的修訂 (312)
前往: 導覽搜尋


Panneau travaux.png 警告: 字典中提出的定義已成為人口學家廣泛共識的主題,但不一定得到聯合國的批准.

請參閱討論頁以獲取可能的評論


引言 | 序言 | 索引
章| 基本概念 索引 1 | 人口統計資料的加工整理 索引 2 | 人口的分布和分類 索引 3 | 死亡和患病 索引 4 | 結婚 索引 5 | 出生 索引 6 | 人口增長和更替 索引 7 | 空間流動 索引 8 | 人口學的經濟方面和社會方面 索引 9
節號|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20 | 21 | 22 | 23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40 | 41 | 42 | 43 | 50 | 51 | 52 | 60 | 61 | 62 | 63 | 70 | 71 | 72 | 73 | 80 | 81 | 90 | 91 | 92 | 93


310

在普查時,常住人口(resident population, dejure population1(EnglishEntry missing))和現住人口(actual population, de facto population2(EnglishEntry missing))應加以區別。常住人口指的是經常住在該地區的人口,既包括普查日在場的永久居民(permanent residents3(EnglishEntry missing)),也包括常住居民中的臨時外出者(temporary absentees4(EnglishEntry missing))。現住人口即普查日那一天住在該地區的人,包括當地居民、外來者(visitors5(EnglishEntry missing))和臨時過境者(transients5(EnglishEntry missing))。就全國來看,這兩種方法調查的結果不會完全相同。一個人居住的地方叫作居住地(place of residence6(EnglishEntry missing))。為了行政上的原因,對共同生活在大社區或團體中的人通常要分別調查,例如寄宿學校中的學生、軍營中的軍事人員、囚犯等(參閱110—5*),這樣的人構成了單位集體人口(institutional population7(EnglishEntry missing))。流浪者(vagrants8(EnglishEntry missing))和無固定住所的人(persons of no fixed abode8(EnglishEntry missing))需要根據專門的規定進行查點。

  • 6. 正式居住地(domicile)一詞是法定住所(legal residence)的法律術語,來表示一個人在法律上應該居住(reside)的地方。該地方可能與其實際住所 (residence)不相同,在美國,正式居住地人口是指常住地的人口(usual residence)。
  • 7. 在美國,單位管轄人(institutional inmates)一詞專指生活在教養機構中的人,住在精神病院和結核病院中的病人,住在收容所中的老年入、殘疾人、受贍養者和無人照管的人;其他集體住所的居民(other residents of group quarters)包括學校宿舍中的學生和軍營中的士兵。

311

在很多國家中,把人口數低於某一水平(比如2000人)的行政區定為鄉村地區(rural area1(EnglishEntry missing)),其他地區則稱為城鎮地區(urban areas2(EnglishEntry missing))。鄉村人口(rural population3(EnglishEntry missing))就是住在鄉村地區的人口,城鎮人口(urban population4(EnglishEntry missing))則是住在城鎮地區的人口。把某一地區的人口分別劃為城鎮人口和鄉村人口的規定,各個國家是不一樣的。有些鄉村人口和城鎮人口的定義可能會形成一個叫作半城鎮人口(semi-urban population5(EnglishEntry missing))的中間類別。

312

人口密度(cellist of populationpopulation density1(EnglishEntry missing))是表示人口同其居住地區面積之間關係的一個指標。最簡單的密度指標(density index2(EnglishEntry missing))是總人口除以領土面積,通常用每英畝人數、每平方公里人數或者每平方英里人數表示。人口分散程度(scatter of the population3(EnglishEntry missing)),取決於定居(settlement4(EnglishEntry missing))、群體定居(grouped settlement5(EnglishEntry missing))或分散定居(dispersed settlement6(EnglishEntry missing))的型式。有些作者使用應用數學中求重心的方法來計算一定地區的人口中心(population center7(EnglishEntry missing));計算時,每個人的權數都一樣。

313

有時當需要比較不同人口的居住密度,而且還要考慮除面積以外的其他因素時,則要計算比較密度指標(comparative density indices1(EnglishEntry missing))。這樣的指標有很多種。其中可以提到以下一些:每單位可耕地的人口密度(density of population per unit of cultivable area2(EnglishEntry missing))和每單位可耕地的農業人口密度(density of th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per unit of cultivable area3(EnglishEntry missing))。有時候,這兩個指標按耕地面積(cultivated area4(EnglishEntry missing))計算,而不按可耕地面積(cultivable area5(EnglishEntry missing))計算。人口密度也可以用人口同全部經濟資源之比來表示;例如可以考慮計算最大潛在密度(maximum potential density6(EnglishEntry missing))或承載人口能力(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6(EnglishEntry missing))以表示資源及其所能供養的最多人口之間的關係。可以考慮使用這樣的指標。人口理論中還使用適度密度(optimum density7(EnglishEntry missing))的概念。適度密度就是在一定資源條件下,可使人均實際收入達到最高的那種密度。


引言 | 序言 | 索引
章| 基本概念 索引 1 | 人口統計資料的加工整理 索引 2 | 人口的分布和分類 索引 3 | 死亡和患病 索引 4 | 結婚 索引 5 | 出生 索引 6 | 人口增長和更替 索引 7 | 空間流動 索引 8 | 人口學的經濟方面和社會方面 索引 9
節號|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20 | 21 | 22 | 23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40 | 41 | 42 | 43 | 50 | 51 | 52 | 60 | 61 | 62 | 63 | 70 | 71 | 72 | 73 | 80 | 81 | 90 | 91 | 92 | 93